爱游戏体育-奥维耶多遭遇失利,难以反扑

发布时间:2024-10-29编辑:admin阅读(86)

  文:冷吧熊掌

  

  【法国画家笔下奥维耶多遭遇失利,难以反扑的清军极为狼狈,实际战场上狼狈的却是法军】

  19世纪下半叶,大清帝国经历了爱游戏体育两场境外战争。前一场战争中,大清上演了神话般的先败后胜的逆转奇迹,将一贯高傲的高卢殖民帝国打的灰头土脸,一时间可谓是“万里长城永不倒”、“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奥维耶多遭遇失利,难以反扑?”十年后的第二场战争里却被蜷缩在东方一角的岛夷小国完全吊打,虏骑直趋两京。国家转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翁同龢师傅睁大了眼睛问道:“何期败之速也?”

  即使在军事技术飞速发展的19世纪,短短十年也不能让一个能打的大国突然就变成弱鸡。何况从1885到1895年尚在“同治中兴”的黄金盛世的末期,国家还是一片蒸蒸日上之势。若不是有了十年前击败西方列强的成功经验,大清君臣也不会在后进者日本面前显得自信满满。然则战局转瞬直下,连留给大清上演逆转好戏的机会都不留。这背后到底是人性的堕落?还是道德的沦丧?下面就带大家拨去历史的迷雾,寻找大清诡异胜负背后的真相。

  

  【法军进攻越南军队,历史的真相往往不如图画美好】

  要点一:法军失利的关键在于:法军投入兵力太少

  人数多的军队占据优势这是三岁小童也能理解的战争规律。但实际操作中因为各种原因进攻一方常常没有落实兵力优势的原则。第二次纸桥之战虽然是法军和越南国王下属黑旗军的战斗,却可以看作是中法战争垫场战,法军李维业上校率兵400余人,65毫米行营炮4门,而刘永福黑旗军的兵力接近4000人,且全部装备了近代枪炮,在火力上丝毫不逊色于法军。战争转折的镇南关战役中,法军拟出动两个旅2500人左右的兵力,但法军指挥官尼格里不等后续兵力到来,仅带领一个步兵旅1600余人贸然进攻,而固守镇南关前线的兵力,除了总指挥冯子材部之外,尚有苏元春、王德榜、王孝琪等部,共60余营,30000余人。

  常常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清军拥有更多的战术选择,比如清军在取胜的战役里经常使用侧翼包围战术,刘永福在纸桥、冯子材在镇南关都采用一部正面交战、一部侧翼迂回的战法,迫使法军不能发挥近身肉搏的长处(没看错,对比清军,法军最大的长处是近代化训练的肉搏战),被迫撤出战场。

奥维耶多遭遇失利,难以反扑

  

  【镇南关战役中清军占据兵力的绝对优势,利用侧翼包抄战术获得胜利】

  日军则从开战伊始就使用了强大的兵力对清军展开攻击。在最早爆发的成欢交战中,日军集中大岛混成旅团4000兵力,猛攻清军驻扎2000余人。即使是战争中最冒险的强攻平壤战斗,日军也以一个师团的主力约15000人投入战斗,可想如果日军如法军一样只以一两个缺编旅二三千人兵力进攻四万清军防御的平壤城,也同样会遭遇到镇南关式的失利。

  要点二:相比日军,法军缺乏足够的战役决心和战役准备

  派遣往远东作战的法军总兵力规模并不小,在中法战争后期甚至达到21000人之多。但参与侵略越南的法军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军队较之国内普遍轻装化,重炮少,机关炮多,重炮即使被运到交趾地区也常常留在城市里做要塞防御。法军在支援火力上除了少数轻型火炮,主要来自于军舰和内河舰艇的火力。如山西战役、顺化战役中,法军兵力稍具规模,但其占据优势的火力却是来自海军舰艇。而法军一旦深入到舰艇无法到达的内陆,特别是重炮无法抵达的山区,马上败下阵来。

  缺乏重型火力的同时,在远东作战的法军斗志普遍不高,战术多以依赖机关炮的阵地防守战和盲目的小队挺进战为主。在面对军备废弛已久的越南军队时显得所向无敌,但在武装逐步近代化、人数又常常占据优势的清军面前难免举步维艰。

  

  【法军在远东战场投入的大多是轻装化的殖民地军队】

  日本远征朝鲜的军队都是其驻扎在国内的国防军。是其完全模仿德国陆军建设的近代国防力量。日军装备的架退式青铜火炮虽然技术性能不如清军克虏伯行营炮,但在运用上显然超过了清军。平壤战役中面对兵力火力均超过自己的清军,日军多次集中炮兵火力针对清军防守枢纽进行打击,掩护步兵突破牡丹台要塞,清军北门守将左宝贵也身中榴弹而牺牲。日军炮兵的出色发挥有效弥补了其步兵火力的不足,使得日军在人数较少的条件下也具有极大的战术灵活性。

  俗话说,在现代战争中:“坦克靠飞机,步兵靠大炮”有强大炮火支援的步兵往往展现出高昂斗志和不屈的战斗精神。而缺乏火力支援的殖民地部队往往优势敌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在基隆、淡水两战里,法军集中多艘战舰以猛烈炮火摧毁了清军的防御工事,但仅仅拼凑了各舰的陆战队就仓促上岸占领城市。一旦深入到舰炮无法支援的内陆,就立即在大量守军的反击下仓皇败退。而日军在攻击旅顺炮台群时遭遇到地形、清军炮火阻击和清军步枪射击时,就表现出顽强斗志,手脚并用攀爬到要塞火力的死角而后攻取了炮台。

  

  【日本画家笔下日军攻克平壤的场景,实则日军的进攻建立在旁火炮支援的基础上】

奥维耶多遭遇失利,难以反扑

  要点三 法国和日本的战略目的不同决定了战争的胜败

  法军在对清朝作战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表明了法国远东战略的缺陷。在交趾的行动原本只是为了将越南纳入法国的保护国制度下,这就引发了作为越南宗主国的清朝的对应行动。在清朝已经在越南北部部署三万余名陆军的情况下,大规模冲突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法军除了在北宁动用大规模兵力以外,深入到清朝越南边境时却只以数千兵力做试探进攻,证明法军并没有连续攻击摧毁清军主力的意图。

  在法国看来,清法之间并未正式宣战,彼此之间的系列战事,不过是为了争夺对越南的控制权引发的冲突而已。后来的历史证明法国政府的判断是正确的,虽然在战争中经历了一连串不体面的失败,法国最后仍旧获得了越南的保护权。这是因为清朝的战争目标也是有限度的,他会同意放弃对越南的宗主身份来换取法国解除台湾和北海的封锁,这是列强对殖民地和保护国争夺战的一种常见处理方式。

  

  【基隆战役示意图,法军虽然未能占领基隆,却切断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络】

  但日本从开战就明确认识到,身为东亚弱国的地位,使得自己没有足够的立场与清朝达成如法国一样的条约。如果不能彻底击败清军的海陆军,清朝会不断的在战场上施加压力直到日本因为国力耗尽而崩溃,所以日军的战略目的是歼灭清朝在东北亚战场的主要兵力,并通过这一战略达到自己确立对朝鲜保护权的最终目的。

  而作为清军作战最主要指挥者的李鸿章却没能看到这一点。作为中法战争的主要外交策划者,李鸿章从开始就试图以对法战争和外交的模式来对抗日本。他将大量兵力部署于朝鲜,却阻止北洋舰队出海作战。仍旧是担心海军重蹈马尾之战的覆辙,而希望在陆战中取得谈判的资本。他对山东和辽东并未部署掩护后路的重兵,也是基于清军在台湾抗击法军登陆的自信。

  

  【日军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大兵团登陆证明其战略和法军完全不同】

  日军第二军上万人在半岛成功登陆的事实证明了日本的战略目标不是朝鲜而是北洋海军,不是试图建立在朝鲜的优势以达成对朝鲜的保护,而是集中兵力连续击败清朝来形成对清朝的完全胜利。则清朝在战略上的失误也就不是难以想象的了。

评论